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阅读量: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1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要求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2.在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五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分析、运筹与控制。本学科按一级学科培养,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2. 发电过程检测、建模、仿真与控制

3. 智能发电系统分析与优化

4. 新能源发电自动化技术与系统

5.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6. 智能传感器网络与网络化控制

7. 大数据分析与测控新技术

8. 智能仪表与智能系统

9. 信息安全

10. 系统分析、运筹与控制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副导师及指导小组成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要根据本学科专业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学习有关课程;要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3.博士研究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4.博士生可在校内攻读,也可由国内、国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

5.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课设置以培养博士研究生创造性地从事研究工作能力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手段,以创新教育平台建设为主线,根据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拓宽、加深专业需要的基础理论,把握本学科发展或交叉学科发展前沿动态,通过课程学习,为博士论文选题与科研方法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理论。

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必修环节和任选课三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14学分,其中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课程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学位课(8学分),其中:

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36学时);

第一外国语:2学分(72学时);

基础理论课:2学分;

专业核心课:2学分。

要求博士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应进一步掌握现代数学等高层次的宽厚的基础理论,为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用外语熟练阅读、撰写学术论文,用外语进行日常和学术交流;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中以研究型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理论训练为主,使学生把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必修环节(6学分),包括:

研读专业经典名著1学分:要求博士生在学习期间,须在导师的要求与指导下,研读各自专业的经典名著1至2本,完成后记1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2学分;

前沿讲座与专题研讨1学分:参加前沿讲座与专题研讨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要求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至少参加8次前沿讲座与专题研讨,完成后记1学分;

博士论坛1学分:要求博士生至少做学术报告2次及以上,其中至少在本学科相关国际会议报告1次,记1学分。

3.任选课与补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18学时,任选)。

第二外国语:2学分。要求,第一外语非英语者,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且要达到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第一外语为英语,第二外语可以免修。

对硕士阶段非本专业的博士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若干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进行科学研究与撰写学位论文,是对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博士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2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生的资格考核、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等,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1.博士资格考试

博士生资格考试是在博士生完成课程学习阶段正式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进行的一次严格系统的综合考核,是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前的必要准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资格考试重点考核博士生是否掌握了符合学位标准要求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的资格综合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一般在第二学期末(一般在每年7月的第一周)进行。通过资格综合考核的博士生方可进行开题报告。未通过资格综合考核者,一般在第一次资格综合考核后半年至一年内再进行一次。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现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选题报告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一般距离申请答辩日期不少于18个月。

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内容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同时要求博士生在论文开题时针对论文选题单独提交一份全面详细的文献综述报告。选题报告在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博士生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选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 应重做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备案。

为了保证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要求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进行论文开题报告之前,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教育部认定的科技查新工作站进行论文开题查新工作。

3.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或者选题报告开始后一年内进行,考查小组由3-5名教授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查。经考查小组评估为不通过中期检查的,终止后续博士研究生培养。

4.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部分,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以第一作者身份或第二作者身份(若是第二作者其导师或副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学术论文,具体规定如下:

(1)发表本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要求满足以下任意一条:1.至少在本专业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上发表4篇学术论文,其中2篇必须发表在权威刊物上(见附录);2.至少在本专业SC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应发表于SCI三区及以上期刊,或者IEEE会刊等国际高水平期刊)。

(2)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署名华北电力大学)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项,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学生排名第一,若学生排名第二则导师或副导师必须排名第一),相当于权威期刊论文1篇。

(3)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华北电力大学为第一发表单位。在职博士生在读期间,如有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对博士生本人,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时可不作硬性要求,但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合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应当作为署名单位之一。

5.学位论文预答辩

预答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具体要求按照《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实施细则》中相关规定执行。

6.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送审的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送审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学分要求;

(2)通过博士资格考核;

(3)完成论文开题查新报告与论文选题报告;

(4)完成论文中期检查;

(5)满足学术论文发表与科研成果要求;

(6)通过学位论文的预答辩;

(7)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并通过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审查。

7.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

博士生在通过论文送审的资格审查后,其学位论文即可送交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可组织论文答辩。具体评审办法、答辩程序和实施办法等按照《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的有关规定》、《华北电力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执行。

 

附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备注

不少于8学分

学位课

4学分

公共课

第一外国语

72

2

考试

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考试

1

不少于2学分

基础理论课

现代数学基础与方法

48

3

考试

1

 

高等泛函分析

48

3

考试

1

高等数值分析

48

3

考试

1

不少于2学分

专业核心课

现代工程控制理论

32

2

考试

1

 

非线性系统理论

32

2

考试

1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32

2

考试

1

非侵入式测试及可视化方法

32

2

考试

1

模式识别方法论

32

2

考试

1

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

32

2

考试

1

最优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2

2

考试

1

不少于6学分

必修环节

 

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1

考查

1

 

研读专业经典名著

 

1

考查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考查

 

前沿讲座

8

1

考查

 

博士论坛

2

1

考查

 

任选课

第二外国语

72

2

考查

1

附注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选读

18

1

考查

 

 

补修课

 

 

 

 

 

附注二

 

附注一:一外为非英语专业的要求必修英语二外。

附注二:对非本专业入学的博士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上表中的专业核心课程。